文汇报实习生 章佐佐 记者 邢晓芳
昨晚,上海出品的《雷雨》为“舞动长宁·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拉开帷幕。开场前的闷热难耐与散场时雷电交加的一场急雨,让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内外形成有趣的互文。
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不仅是展现中国舞剧艺术多元魅力与蓬勃活力的又一次盛会,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作为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中国舞蹈荷花奖被誉为中国舞蹈最具权威性的“专家奖”,一直以其公正性、权威性、导向性,繁荣当代舞蹈创作,促进舞蹈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经严格遴选,共有《雷雨》《杨家岭的春天》《破冰》《英歌》《10909》《孩儿枕·家和兴》6部作品入围此次终评。这6部作品从回溯民族记忆,到聚焦时代命题,以跨越空间的舞蹈表达,铺展多元共生的艺术长卷。正如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赵铁春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中国舞剧的整体发展,作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来看,正在展现出非常壮丽的色彩。”
经典创新,传统焕新
赵铁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当下舞剧创作题材极其丰富,并以其独特样态正走向成熟。 “荷花奖是当代舞剧丰富样态的集中展示。”中国的舞剧和外国的舞剧到底有什么不同?关键在于聚焦中国故事的题材、自成一体的结构,以及至关重要的舞蹈动态语言。
在本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中,将经典文学作品用舞蹈语汇进行“二次创作”备受青睐。舞剧《雷雨》首度以全本、全角色的创编把观众耳熟能详的“雷雨”故事用舞蹈形式完整搬上舞台,由“侍萍凝眸”开篇,通过《闹鬼》《喝药》《混战》《贵客》《春梦》等8场戏,串联起一场偶然与注定写就的宿命。作品采用“以舞带戏”的叙事手法,让观众看到舞蹈穿透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映现,实现了经典文学与舞蹈艺术的深度对话。
赵铁春还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国舞剧创新的根基,“如何使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前迈进,让舞剧更有当下的精神,从而拿出更多独特的作品,尤其值得关注。”本届评奖中,非遗与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备受关注。舞剧《英歌》以国家级非遗“英歌”为载体,结合现代舞台艺术,讲述了一段跨越时空的家族传承故事。剧中融入耍槌花、铁枝木偶、木雕等岭南地域文化元素,打破了人们对刚劲的“英歌”搬到舞台上单一的、固有的想象,使得剧目整体节奏变化更多,情感更加丰富。舞剧《孩儿枕·家和兴》则以北宋定窑白釉“孩儿枕”为创作源点,挖掘民间传说,诠释“家和万事兴”的传统理念。作品以鲜活朴实的民俗风貌和真挚动人的人物情感,再现宋代百姓日常烟火,凸显“风雅亦在柴米间”的真实生活美学。
凝铸信仰,舞述担当
本届参评作品中,红色题材作品持续彰显精神力量。舞剧《杨家岭的春天》创作灵感来源于延安木刻版画,再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融入革命洪流的故事。剧中的艺术家们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在战火中实现了思想的转变和精神的升华,开创了文艺的春天。作品呼应“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召唤,让“杨家岭的春天”从历史深处走向新时代,成为红色精神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现实题材作品紧扣社会热点,以时代切片为创作锚点成功“出圈”。舞剧《破冰》是国内首部禁毒主题舞剧,改编自热播电视剧《破冰行动》。作品以两代禁毒英雄的牺牲与奉献为主线,通过悬疑而热血的叙事,刻画了英雄们的伟岸背影。剧中精心的舞蹈编排设计,让观众通过欣赏肢体语言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激荡和剧情的跌宕起伏。另一部科技主题舞剧《10909》则聚焦中国载人深潜事业,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为原型,以我国自主研发“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10909米的过程为题材,探索“艺术+科技”的创新表达,结合科技感的道具营造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戏剧场景,展现了几代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呕心沥血的研发历程。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舞蹈创作质量与行业评奖公信力,“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完善标准体系座谈会”“新时代舞蹈评论的使命与创新交流会”等研讨活动同步开展,将聚焦破解当前舞蹈创作领域存在的突出现象和问题,构建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深度互促的良性发展格局。
拉伯配资-拉伯配资官网-郑州配资网站-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