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维文,67岁的老艺术家,站在平遥古城迎薰门广场的舞台上,嗓子一开,唱起《小白杨》,台下观众眼眶湿了。那首歌,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军旅岁月,家国情怀,全在旋律里。可这场2025年8月5日的演唱会,本该是温馨的家乡献礼,却因为门票方式,惹来了一堆议论。
他1957年出生在山西平遥,家里没啥钱,小时候就爱唱歌。十三岁考进山西省歌舞团,别的孩子玩闹,他咬牙练功。拉腿压腰,疼得直冒汗,年纪轻轻得了坐骨神经痛。肢体僵硬,起步比别人差,他硬是靠拼命练,闯出一条路。1979年调到总政歌舞团,他早起练嗓子,晚上钻研曲谱,团里人都说他勤奋得像个机器。老师张小弋夸他:“有这样的学生,我这辈子值了。”
1983年,他去西藏慰问演出,高原反应让他头晕喘不上气,可他还是站上台,军歌唱得响亮。第二年,《小白杨》火遍全国,那句“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成了时代的符号。《说句心里话》《想家的时候》,一首接一首,他的军旅歌曲,唱进了无数人的心。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这些荣誉他拿得实至名归。
他跟妻子刘卫星的感情,也让人感动。俩人十五岁在部队宣传队认识,偷偷谈恋爱,顶着规定也要在一起。1982年结婚,刘卫星调到北京邮电所。1988年,她查出乳腺癌,阎维文正准备央视青年歌手大赛,听到消息,立马想放弃比赛守在医院。妻子劝他去,他含泪上台,拿下民族唱法第一名。后来癌症复发两次,他直接从军艺退学,天天陪着妻子打针输液。那些年,他头发白了,可家庭稳住了,女儿现在有了自己的家,还有了外孙。
这些年,他没停下唱歌。春晚上了九次,唱《为祖国守岁》《万家欢乐》。2004年专辑《西域情歌》拿了中国唱片金碟奖最佳民歌男歌手。2012年安徽卫视春晚,2013年农民春晚,他都站上舞台。他的军旅歌手身份,像个金字招牌,德艺双馨四个字,牢牢贴在他身上。
可到了晚年,事情开始变味。2020年,他办声乐大师班,三天课收四五千元,一期上百人,算下来收入几十万。有人嘀咕,三天能学啥?不就是赚钱吗?普通人想学,掏这笔钱得咬牙。同年,他去一家房地产公司开盘活动唱歌,唱的还是《小白杨》。那家公司刚因工程质量问题被罚款,他过去说过“军歌不是赚钱工具”,这下子让人觉得前后不搭。网上议论开了,有人失望,说他商业化太重,忘了初心。
现在,他67岁了,计划在平遥古城办演唱会,庆祝从艺55周年,主题叫“永远的小白杨,回报家乡走进平遥”。这事听着挺暖心,平遥市民也兴奋。演唱会请来蔡国庆、乌兰图雅、黄训国这些大咖,唱军旅歌和山西民歌,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人说山西好风光》。地点选在迎薰门广场,古城墙下,灯光一打,氛围拉满。主办方说,这是阎维文给家乡的礼物,带动旅游文化,让老乡们高兴。
门票方式却成了焦点。演唱会不直接卖票,而是“以票换票”。8月5日当天买平遥古城门票,就能抽奖,500个名额,实名核销。主办方说这公平,还请了本地牛肉企业冠名。阎维文强调,不收一分钱,给老乡实惠。可有人算账,平遥古城门票不便宜,游客得先花钱买票才能抽奖,中不了就白搭。本地人能不能进场,也是个问号。网上有些声音说,这不还是变相赚钱吗?
这场演唱会,表面看是家乡情怀,背后却带着商业影子。平遥古城门票一天卖出去不少,光500个名额对应的门票钱,就不是小数目。加上酒店、餐饮、旅游的带动,经济效益明摆着。可普通游客花了钱,抽不中票,只能站在场外看大屏幕直播。有人抱怨,回报家乡,怎么感觉普通人没份?还有人提起他过去的声乐班和房地产站台,觉得老艺术家不该这样。
这场演唱会,到底是真心回馈,还是借着家乡的名义做生意?每个人心里有杆秤。平遥的夜空下,歌声会响起,游客会涌来,经济会热闹。可老乡们能不能坐进场,听他唱一首《小白杨》,或许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你觉得,艺术家回乡办演出,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服气?
拉伯配资-拉伯配资官网-郑州配资网站-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